新能源船舶迎半岛综合体育发展春天
半岛综合体育清晨的武汉新港码头,李船长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。“改用岸电之后,我们靠港作业和休息的环境也变好了。”李船长笑着告诉记者,“现在新能源船舶越来越多,不仅长江水的污染减少了半岛综合体育,我们船东的运营成本也降低了。”事实上,从今年1月1日起,现有船舶能效指数(EEXI)正式开始实施,使用电能、甲醇等清洁能源的新能源船舶迎来重大发展机遇,以其低排放、低污染、可利用等优势,代替使用燃油发电的传统船舶成为航运“宠儿”。
过去两年,全球车企率先开拓新能源市场。2022年,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已突破1000万辆。其中,包括上汽集团、长城汽车、比亚迪等五家龙头车企的全年营收已超1000亿。今年,这股名为“能源动力升级”的春风,也吹向船舶行业。据统计,2022年,新能源船舶的订单数量所占份额就提升了近30%,市场规模已达108.1亿元,并有望在未来三年达到168亿元。
新能源船舶的飞速发展,离不开政策的“保驾护航”。2019年,国务院首次在《交通强国建设纲要》中提出要加强新能源船舶、智能船舶等新型载具工具的自主设计建造能力。
有了国家政策的领航,船舶新能源化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。2022年9月,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部、生态环境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《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提出精进液化天然气(LNG)、电池、甲醇等绿色动力技术,推进内河船舶绿色升级转型的发展目标,并将汉江120ETU纯电动集散两用船项目列入国家“2030型绿色智能沿海内河示范船项目工程”子工程。
同年9月18日,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九部门发布《江苏省新能源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(2023年—2025年)》,提出从核心装备供给能力、研发设计能力等方面着手,积极推动和支持新能源船舶研发。不仅如此,福建、安徽、黑龙江等省也相继出台与新能源船舶相关的方案和规划,为中国的新能源船舶发展添砖加瓦。
目前,中国的新能源船舶主要应用于内河领域,主要为电动船舶和LNG动力船舶。
LNG动力船舶以LNG燃料作为主要能源或采用双燃料发动机,相较传统柴油动力船半岛综合体育,LNG燃料具有经济性强、减排等特点,可为运营商节省20%燃料费用,同时减少20%左右的船舶二氧化碳排放量,被广泛应用于游船、散货船、邮轮等船型。
电动船舶根据动力源类型,同时参照电动汽车的划分方式,可初步划分为纯电动船舶、混合动力电动船舶、燃料电池电动船舶——
纯电动船舶以锂电池蓄电产生的电能为核心推动力的船只。锂电池具有安全性强、使用寿命长、零排放等特点,被广泛运用于有固定航线的小型电动船舶。据统计,2021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173.2KWh,增长率达129.1%。其中,磷酸铁锂电池因其出色的安全性,受到众多电动船企的青睐。
混合动力系统是指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动力源作为推进动力系统,可通过多种能源与动力形式的组合使用,降低船舶能耗和排放。2022年9月,全国首艘油气电三能源混合动力船舶“理航渝建1”完成首航,该船采用油气电混合动力驱动,配备了2台990KW双燃料主机和200KWH锂电池,安装有1个50m3LNG储气罐,是长江三峡过闸船舶中首艘油气电混合动力推进的三峡船型船舶。
燃料电池电动船舶是以氢燃料、甲醇燃料等燃料电池为核心推动力的船只。今年9月,“蠡湖未来”号在大连市正式开工制造,开启氢动力船发展新篇章。氢、甲醇等燃料因其绿色、清洁、高效等特点被航运业选为新能源化的重点发展方向,目前处于研发试点阶段。
到目前为止,氢氨等清洁燃料仍处于研发升级阶段,燃料电池电动船舶仍待试点应用。纯电动船舶技术、混合动力电动船舶和LNG动力船舶技术则较为成熟,逐渐投运于航运市场——
2019年,用于长江航道的“长江航道电001”号正式投入使用,作为首艘纯电动铝合金公务快艇,它拥有1300KWh的蓄电池容量,最高航速时,可供工作时间5小时,为其航标巡检、测量等工作提供了便利。
2020年,纯电池动力大型客船“君旅”号投入使用。纯电池推进动力技术为300位乘客带来了更智能化、更安全的出行体验,其减噪、低碳环保的特点赢得了人民对新能源船舶的信任与期待。
此外,2022年,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《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确立了升级LNG、电池、甲醇、氢燃料等绿色动力的技术目标,明确了发展LNG动力船舶、电池动力船舶、推动甲醇半岛综合体育、氢等动力技术应用等重点任务。
据水运行业专业人员介绍,预计2030年以前,LNG、甲醇、电能等清洁能源动力船舶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;2030年以后,随着氢、氨等燃料技术取得突破,相关配套设施逐步完善,其渗透率将不断提高,可以预见船舶的绿色智能化发展方兴未艾。
据克拉克森数据显示,过去三年内,我国船企承接了45%的新能源船舶订单。业内有关人士指出,发展新能源船已经站上“风口”,船舶行业将迎来下一个“春天”。
尽管造船业一派欣欣向荣之势,但尚未成熟的新能源船舶工艺仍为我国船企带来不少挑战。
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年底,我国的新船订单达到4788万CGT半岛综合体育,占据了全球市场的44%。韩国的新船订单不足中国的40%,市场占有率却达到了33%。
据统计,2022年,韩国船企接单LNG船舶83艘,我国接单28艘。订单数量的差距,反应的是技术的差距。LNG船舶作为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船舶,其核心设备是液货围护系统。为了降低建造成本,韩国使用自主研发的SCA、Solidus、High Jap和KC-1系统代替昂贵的进口材料,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与沉淀,韩国LNG船舶订单已占据70%的全球市场份额。
同时,船舶配套设施的更新也至关重要。从环保性考虑,绿色甲醇、绿氢和绿氨完美符合零污染、零排放的目标,但目前市场上最受船企欢迎的却是LNG燃料。重要原因之一是LNG燃料具备勘探开发、流通运输、消费的成熟产业链。相较之下,其他化学燃料的生产经验仍在试点阶段半岛综合体育。
节能减排的未来趋势和船舶迭代带来的良机,为新能源船舶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,但也伴随着不少风险。只要量体裁衣,为全国各省制定适合的地方发展政策,辅以新能源动力技术的不断革新,才能不负好“春光”,在全面实现低碳减排、节能环保的前景下,不断推进船舶行业的船型升级和发展。